目前而言,汽车生产厂家掌握的车辆核心数据,包括电子控制系统数据、电路接线图、维修手册等,都只提供给旗下的授权经销商。这就导致4S店在车辆维修方面,特别是涉及发动机、变速器、电线电路等关键部位的维修时,存在社会汽车修理单位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,形成了技术垄断的局面。4S店存在的小病大治、只换不修、工时费虚高等一直是车主们抱怨的热点问题,但因为4S店拥有垄断性的技术优势,所以消费者往往只能是“有苦说不出”。 而日前,《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已由交通运输部联合环境保护部、商务部、国家工商总局、国家质检总局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、国家知识产权局、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,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。 《办法》明确汽车生产者应采用网上信息公开方式,公开所销售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。《办法》要求,“汽车生产者应以可用的信息形式、便利的信息途径、合理的信息价格,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、无歧视、无延迟地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;不得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排除、限制竞争,封锁或者垄断汽车维修市场。汽车生产者同时应向社会有关信息用户公开车型维修技术信息。” 与《办法》呼应的是,此前交通部对现行的《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规定》)提出了十项修改意见,修改后的《规定》也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。其中第五条第二款规定:“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。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、汽车质量‘三包’责任外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。” 《办法》要求“加强同质配件使用推广,促进保险企业依据维修技术信息、同质配件使用精确定损,降低维修成本和保险费用,保护消费者利益。”而《规定》中也首次明确定义了“同质配件”,即“产品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标准要求,且具有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”,同时阐明托修方、维修经营者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。 在同质配件受到正式认可的背景下,消费者就可以更加放心地前往社会汽车修理单位选购到价格低廉,却与“原厂配件”媲美的同质配件,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用车成本。而目前电商也在积极布局汽车后市场,通过电商销售的同质配件可以从生产商直接抵达消费者手中,省却了中间环节,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更加低廉。不过业内人士分析,目前同质配件的推广还存在统一编码、质量认证、品牌认证等大量工作需要落实。 |